呜呜!外面很冷!连日来气温骤降,让本就短暂的秋季更加缩短,北京的冬天正式来临。但为什么气温下降得这么快呢?这对北京来说有多不寻常?冬天你能做什么来对抗寒冷呢?也许最重要的是,今年供暖也会提前吗?
北京进入初冬
首都及其周边地区的气温最近急剧下降,与前几天的最高温度相比,平均最高温度达到了十几度到十几度。未来一个月左右,白天气温可能会稳定在十几度左右,夜间气温目前稳定在个位数,接近零度,但预计到 11 月中旬之前都会保持在几度以上。
据中国气象协会国家气象中心消息,来自北方的强冷锋影响,全区气温明显下降。预计10月18日至24日,北京日均气温将连续7天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下。结合其他气象观测数据,10月18日,北京可能已经进入冬季。
1991年至2020年期间,北京冬季平均开始日期为10月31日;今年冬季预计开始日期为 10 月 18 日,这意味着冬季提前了大约两周。然而,这并非完全不同寻常。北京的其他初冬日期包括2021年的10月16日、1964年和1986年的10月17日以及2002年的10月18日。
原因是什么?
最近天气的突然转变很可能是由几种与天气相关的现象共同造成的。根据 人民网(人民日报),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
- 北极涡旋向南分裂: 北极涡旋是一个围绕北极地区的强大冷低压系统,通常会在高纬度地区捕获极地冷空气。但今年10月,由于平流层突然变暖,北极涡流出现异常分裂和不稳定,导致冷空气大规模南下“泄漏”。这种异常环流导致寒潮频繁袭击中纬度地区(包括中国北方),形成“悬崖式”降温效应。
- 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 作为亚洲大陆冬季的“冷库”,西伯利亚高压今年提前加强,异常活跃。 10月以来,高压系统持续积聚冷空气,形成较强的气压梯度。当高压系统南下时,冷空气会爆发式涌出,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严重降温。
- 有利地接触冷空气: 中国北部地区地势开阔,缺乏东西走向的大山。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可以通过三个主要路径直接进入:西北路径,通过新疆和河西走廊向东移动;西北路径,通过新疆和河西走廊向东移动;一条从蒙古高原正南的中路;还有从东北平原入侵的东路。
- 拉尼娜现象的潜在影响: 目前,赤道中东和太平洋海面温度持续偏低,是拉尼娜现象发展的特征。虽然目前拉尼娜现象尚未完全形成,但其对大气环流的调节作用可能已开始显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冷空气活动。
- 北极放大效应: 极地变暖导致极涡减弱或扭曲,冷空气更有可能向南侵入中纬度地区。因此,尽管全球整体变暖,但极端寒潮事件可能会加剧,从而造成“温暖环境下的寒冷异常”。
全国冬季天气
当然,北京并不是全国唯一经历冬季天气的地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北方地区已经出现大雪。据报道,北京的一些边远地区也可能会出现降雪。
未来几天,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近期多雨的南方大部地区仍将阴雨,气温继续下降,西部部分地区将出现霜冻。降雨频繁,南方部分地区持续或局部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自然灾害。
初冬意味着早供暖吗?
距离北京法定供暖期(11月15日至3月15日)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全市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低于5摄氏度,那么市政府官员将决定是否提前启动供暖。所以,简而言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初冬是否意味着冬天格外寒冷?
不会。冬天是否来得“早”,以及冬天是否比平时明显冷,是两个独立的问题,这两个概念没有必然联系。
入冬早或晚反映了季节转换前后的气温变化,而判断“冷”冬则是看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是否明显低于常年。
从历史数据来看,有时冬天来得早,结果却相对温暖;相反,有时冬天来得晚,气温却异常低。
今年的冬季是温暖、寒冷还是平均水平,还有待观察。
北京冬季天气提示
不言而喻,随着天气变冷,冬季气温升高,我们都应该穿好衣服。另外,北京的冬天不仅气温寒冷,而且风大,空气干燥,所以除了穿保暖的衣服、防风外,还要记得保湿补水,多喝水和温热的饮料。
公共卫生机构还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早晚外出。还建议外出时戴上口罩,既有助于保暖,又可以过滤病原体。任何有基础健康问题的人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听从医生的建议,保暖和……保持冷静!
阅读:用这些食谱拥抱南瓜和南瓜季节
图片来源:Unsplash、北京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