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泛的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很少有像滚灯这样令人着迷的东西。与大多数人在节日中想象的固定或挂灯不同,这种设计移动、翻滚、旋转并在熟练表演者手中翱翔,其火焰神奇地保持着点燃。几个世纪以来,这种非凡的艺术形式已经传遍全国,留下了其在江南、华东甚至遥远西北的文化景观上的痕迹,产生了丰县滚灯、余杭滚灯和海盐滚灯等地区变体。
灯笼本身是一种技艺的奇迹。通常由分割的竹子、薄木材和层层纸张或布料制成,其结构包括两个同心球:一个外围竹框固定在中心的蜡烛。设计巧妙地采用了类似吉盆的平衡机制,确保无论灯笼如何滚动、扔或旋转,火焰都能保持垂直、稳定和明亮。当伴随着锣鼓声,表演者投掷、抱着或旋转着发光的球体,他们灵活的动作将人类力量与火焰的生命精神融为一体。
<p最古老的传统之一是丰县滚灯,历史悠久,跨越了700多年。当地传说将其起源追溯到杭州湾易于发洪水的海岸。为了安抚水神和驱赶灾难,村民们戴上二郎神的面具,并舞动滚灯作为祭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仪式转变为节日娱乐,如今,在每个灯会、丰收节或盛大庆典上,滚灯依然是焦点,被称为“百灯之首”和“灯中之王”。丰县版本特别精致,采用双竹球制成,并分为“文”和“武”风格。其令人炫目的动作带有如“裹腰”、“白鹤下蛋”和“蛛网吐丝”等诗意名称,融合了大胆的特技与优雅的艺术。
<p在海盐,滚灯带有一种武术的意味。表演者穿着短款、像战士般的服装,有纪律的齐心协力。每次抛掷,灯笼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其火焰从不摇曳,体现了运动技巧的竞争性和江南文化的优美。人们聚集在一起,营造出热闹而庄严的氛围,当发光的球体在黑暗中划出火焰般的路径。
但滚灯不仅仅是一场壮观的表演。这种艺术也是对工艺的肯定。灯笼由精心选取的成熟竹子制成,经过细致的分割、削薄和编织。然而,如今,如果你想尝试制作一个,你实际上可以在淘宝等购物应用上找到DIY滚灯套件。
<p20世纪社会动荡导致滚灯一度衰落。直到改革时期,它们才开始重新出现,首先是在庙会上,然后是在国家舞台上。1999年,余杭滚灯在天安门广场的国庆庆典上让观众眼花缭乱。2008年,它们再次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发光。
<p在2023年,滚灯点亮了杭州亚运会热身表演,并融入了现代节奏和编舞。临平区甚至将灯笼图案编织进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中,在全球舞台上为这种古老艺术赋予了新的身份。在今年早些时候798艺术区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中,也有滚灯表演作为节日的一部分。
<p近年来,滚灯也在中秋节庆祝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尤其在上海市丰县,这种传统仍然最为强烈。在秋天月下夜市等社区活动中,滚灯开启庆典,之后家人们聚集在一起赏月。
<p2024年9月,上海体育博物馆举办了研讨会,家长和孩子可以尝试制作较小的滚灯或相关饰品,通过动手参与保持这种民间技艺的活力。在丰县等地的许多社区活动中,如“迎中秋,暖心而来”,邀请居民一起制作滚灯饰品。这些场景展示了一种曾经与驱魔和丰收仪式相联系的艺术,如何被温柔地重新构思为团聚和欢乐的象征。尽管滚灯还没有成为国庆节庆典的主打节目,但它们在中秋期间的再次亮相突显了它们在中国季节性庆祝活动中持续发挥作用。
阅读:月饼记忆:它丰富多彩的历史指南
图片来源:798艺术区、淘宝、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小红书、上海体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