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中国 宋庄艺术家聚会:北京波西米亚村的一天

宋庄艺术家聚会:北京波西米亚村的一天

92
0

在北京的最东边,超过高速公路和高楼大厦,有一个地方更像一个村庄,而不是一座首都。庭院延伸到狭窄的巷子。墙壁上补丁在壁画,废弃的画布和半成品的雕塑在太阳下晾干。这就是宋庄,中国最大的艺术家村庄- 延伸、混乱且奇特地生机盎然。

虽然798艺术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当代艺术的封闭象征,但宋庄讲述着一个不同的故事。艺术家们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和工作,远离商业画廊的光泽。对于收藏家来说,吸引力在于亲密感:敲开工作室的门,与艺术家共饮茶水,在作品进入市场之前发现它们。

我们信赖的朋友魏琳,今天是艺术经销商(也是翻译),精通宋庄的每一个角落。他带领我们穿越村庄,向我们好奇的访客介绍慷慨地向我们打开家门和工作室的艺术家。

首先是兄妹巴拉特辛格古尔金德卡尔,他们是两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从印度作为获得艺术奖学金的学生来到中国,怀着大梦想。宋庄成为了他们的家,一个他们创作、展示并支持跨界艺术的地方。在他们充满高耸雕塑和描绘童年记忆的画作的工作室里,文化就像一个公司一样轻松融合。除了中国的月饼,还提供了马萨拉奇,谈话以印地语和普通话的细腻混合为主。

接着,我们受到了维吾尔族艺术家夫妇安韦尔·贝赫提亚尔祖霍玛尔·特莱特的欢迎,他们的家兼画廊。作为当代画家,他们利用共享的空间作为对话的画布。作品靠在墙上,挂在楼梯间,溢于边角。在喝茶时,他们谈论了他们的创意合作:两种独特的艺术声音,通过共享的生活和工作室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家充满了温暖和开放,体现了宋庄如何让艺术家融合私人与公共、个人与专业。

接着,我们来到了老画家王喆的工作室,他的作品被收藏在北京国家艺术博物馆里。他曾广受赞誉,但没有什么能使你在看到他的工作空间时做好准备。每面墙都挤满了以紫色为主调- 他的标志性颜色- 的画布,刷子、颜料管和半成品的素描在地板上散落,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混乱。在混乱中,有一个系列脱颖而出:他以独特的中国视角重新演绎的莫奈的睡莲,散发着层层纹理和冥想般的宁静。工作室感觉不像一个房间,而更像是进入一个不安宁、活跃的艺术家头脑的地方,他仍在与传统和现代进行对话。

<p相比之下,石印艺术家刘政鑫在一个庞大的工作室里工作,这个地方几乎像是修道院一样有秩序。多个房间通往一个宁静的院子,每个空间都整洁无比- 地板清扫干净,工具整齐摆放,没有一丝杂色的颗粒。氛围是严谨的,几乎是朴素的,仿佛精确本身就是媒介。到处都是他的黑白色艺术作品,鲜明的对比呼应着空间的清晰度。在彩绘工作室和拥挤庭院的混乱之后,刘的世界感觉就像进入寂静之中- 这让人想起,宋庄不仅仅是关于放纵,也是关于节制。

<p在晚上,雕塑家林辉星欢迎我们到他位于广阔玉米田中心的家中。称其为家几乎是误导性的;它更接近于一个私人博物馆。三层楼和一个宽敞的院子里摆满了他的作品,每个空间都非常精心照明,以便雕塑在夜晚呼吸。我们在身旁高耸的整个军队的人物周围用餐:类人生物,略微变形,他们的缺陷没有被掩盖,而是被称颂。有些人倾斜,有些人扭曲,有些人用令人不安的强烈目光凝视,仿佛在挑战我们面对自己身体脆弱性的能力。在那种超现实的环境中,晚餐变得不仅仅是一顿饭;它是对林的世界的一个沉浸,那里的美不在于光泽而在于不完美。

<p当我们离开宋庄时,很明显,这个殖民地不仅仅是一群艺术家的地理聚集地,而是一个社区生活实验中的活的存在。每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节奏- 混乱、有序、亲密或巨大- 但一起描绘了一个村庄的画面,这里艺术与生活不能分开。

<p宋庄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精神。它代表了一个关于当代艺术的愿景,这种愿景不再是关于壮观和销售,而更多地是关于过程、对话和真实性。对于外界来说,这可能感觉混乱。对于收藏家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在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中见到他们,包围着他们日常生活的混乱和美丽。对于艺术家们来说,尽管一切都是偶然的,但宋庄仍然是北京的波西米亚村庄,始终只有一刷之遥。


到达方法

<p如果您想亲自访问宋庄,您可以前往宋庄画家村(宋庄东街171号,通州区)。您可以搭乘1号线至通州北苑站,然后换乘809路公交车,在小堡商业广场下车,或者从地铁站乘坐滴滴到宋庄画家村。

宋庄画家村 宋庄画家村
171号 宋庄东街 通州区

阅读:探索四种标志性旗袍风格

图片来源:Natasha Patidar

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