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还在美容学院和文化学院散布镜子,向亚尔·范·艾克的《阿诺尔菲尼夫人肖像》(1434)和迭戈·弗拉兹奎兹的《卡洛斯皇子和玛丽安娜公主比迪高的图像》(1656)致敬,这两件作品以反射为特色而闻名。在范·艾克的家庭场景中,一面弯曲的镜子为观众提供了扩展房间视野。与此同时,弗拉兹克斯的画作中的镜子放在后面,显露了菲利普四世国王和玛丽安娜皇后的倒影。在马歇尔的作品中,当中心的女性摆姿势,为观众准备拍照时,镜子后面映出了摄影师拿着相机举起双臂,摆在他们脸前拍照的闪光。马歇尔说:“这些都是非常故意和直接的引用。”“但一般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这些参考,这个地方看起来很熟悉。”
对现代黑人文化的致意在画作中也同样普遍。沙龙的墙壁上挂着劳伦·希尔的签名海报和英国艺术家克里斯·奥菲利2010年泰特英国展览的另一张海报。在泰特展览期间,奥菲利被广泛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人艺术家,尽管马歇尔先是在纽约看到了奥菲利的作品,然后才在伦敦看到。他说:“那些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画,因为它们既丰富又复杂,还有层次。”他还说,他相信奥菲利“运用了画作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对于戈弗雷来说,马歇尔作品中从艺术史到黑人文化的各种引用,是他的天才之处:“他会提到拉斐尔和霍尔拜因为他是一个绘画学者,熟知绘画及其历史,他也会提到劳伦·希尔,因为他是世界上的人,听着优秀的音乐。”
图:
凯里·詹姆斯·马歇尔/本人与杰克·沙因曼画廊,纽约的照片
这些画作都充满了艺术史的参考 – 图中是第13幅小插图(2009) (来源:凯里·詹姆斯·马歇尔/本人与杰克·沙因曼画廊,纽约)
School of Beauty, School of Culture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像回顾展中马歇尔的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他们本身。沙龙中的每个人都被绘成深黑色,戈弗雷说,这进一步迫使观众思考“大型绘画中黑人的存在”。戈德弗里解释说:“在60年代和70年代,尤其是在美国,人们开始使用大写字母B来代表自己和自己的身份”,“那时,马歇尔决定制作也是黑色的人物,字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