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尔还声称自己与同代人中受纳粹领导人诱惑的人没有什么不同。 “希特勒本人出现在一个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幻灭的时代。那是一个我们对未来没有希望的时代,现在一个人来了,说你会有希望,我们能做到,我们能管理它,德国正在再次繁荣。当然,这是一个足够大的诱惑,值得思考。”
但警钟肯定应该敲响吗? 1934年,长刀之夜,党卫军杀害了大约 400 名希特勒的反对者。施佩尔被派去将副总理弗朗茨·冯·帕彭的办公室改造成安全总部。在他的回忆录中 第三帝国内部,施佩尔回忆说看到一滩干涸的血迹 巴本的一名助手在那里被枪杀。 “我把目光移开,从那时起就避开了这个房间,”他写道。他告诉查尔顿:“我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这在道德上是完全失败的,现在找任何借口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我看到了这个血迹,我把它抛到了我的记忆里。它不再存在了,我要继续工作。如果我稍微想一下,我应该在这一刻离开希特勒。但我没有。”
第三帝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施佩尔永远无法完成他最雄心勃勃的建筑项目:彻底重建柏林,并将其更名为日耳曼尼亚,未来的世界之都。施佩尔在其核心设想了一条广阔的南北大道,尽头是一座圆顶比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高 16 倍的大厅。是以为 内部空间如此之大,以至于当聚集了 18 万纳粹分子时,天花板上可能会形成雨云。相反,1939 年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欧洲陷入了六年的地狱。
1942 年,他任命施佩尔为武器生产部长,利用他非凡的组织能力来满足全面战争的需求。这位 37 岁的建筑师现在是第三帝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为了继续为纳粹战争机器提供火力,施佩尔在他的工厂、矿山和采石场使用奴隶劳工。德国工业雇用了超过七百万强迫劳工,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施佩尔监管的军备部门。有些人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至死。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 (Hugh Trevor-Roper) 在 1996 年接受 BBC Reputations 采访时说道 纪录片《纳粹谁说对不起》表明施佩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他有强大的控制方法,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使用集中营系统,但他完成了工作,这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