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发布
在莫苏尔老城狭窄的小巷中,曾经作为伊拉克制鞋业引以为豪的心脏,工作室再次充满活力。
经过多年的冲突和破坏,像58岁的萨义德·阿卜杜勒·阿勒这样的工匠正在复兴一项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传统。
伊拉克的制鞋业,被称为al-qandarjiya,在阿拔斯王朝时期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巴格达是全球贸易和文化的中心。
几代家庭致力于将生皮转化为耐用的鞋类,他们的技能从师傅传承给学徒。
战争爆发前,首都巴格达有250多家工厂,而莫苏尔则拥有50多家。伊拉克制造的鞋类因其优雅和耐用而备受推崇,成为国家自豪的象征。
“我们的工作始于40多年前”,阿卜杜勒·阿勒说道,他的双手灵巧稳定地在修剪皮革。 “我学习这个职业,爱上它,从未放弃过它。”
这种自豪的传统在2014年几乎消失,当时伊斯兰国占领了莫苏尔。工坊和工厂遭到轰炸、抢劫或被遗弃。
阿卜杜勒·阿勒失去了一切—他的设备、他的店铺、他的工人。“轰炸、破坏,”他回忆道。“根本没有钱再考虑重新开始。”
返回莫苏尔后,阿卜杜勒·阿勒发现他的工作室被摧毁[文件:国际移民组织]
战争结束时,莫苏尔的50家工厂减少至不到10家。数千名制鞋工人失业,他们的技能濒临消失。
转折点发生在国际移民组织(IOM)的企业发展基金-Tameer,该基金为流离失所的企业家和返回者提供补助和培训。
对于阿卜杜勒·阿勒来说,这是一个购买缝纫和压力机、重新开业并雇佣员工的机会。
“这并不容易,但我们正在逐渐前进,”他说。
如今,阿卜杜勒·阿勒每天生产大约四双鞋—比之前少,但足以维持他的生意。廉价进口产品的竞争激烈,但他坚称伊拉克的工艺仍具有优势。
“我们的鞋是真皮的,寿命长。进口鞋可能在视觉上吸引人,但质量不高。”
“相比之下,我们工厂生产的鞋在外观上与进口鞋类似,但质量上乘。”
“这让我们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