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阅兵式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吸引了全球关注。在香港和澳门,典礼现场直播,引发了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 钦佩和自豪交织着疑问和思考。
有人问,在十年一度的阅兵式变得司空见惯之际,“展示肌肉”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考虑到中国崛起现在已成为全球共识?
要回答这些疑虑,人们必须超越西方视角,从国家命运、制度韧性和全球秩序的角度审视阅兵式 – 同时将其置于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中。
首先,阅兵是对国家意志的表达。香港和澳门许多家庭直接或祖辈记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残酷的香港之战到澳门在战争中的庇护作用 – 这些历史将这两座城市与中国民族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通过一场国家仪式纪念历史,并非是为了重新燃起仇恨,而是为了“抗忘记” – 从集体创伤中汲取力量,回顾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终止战争的教训,并学习落后会招致侵略的教训。
这并非肤浅的爱国表演,而是对中国人民的宣示,无论是在贫困的过去还是在今天分裂的世界中,他们依然保持深厚的国家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体现在井然有序且强大的队伍中。阅兵式是一场集体展示,帮助个人超越个人焦虑,带来情感的释放,并与国家命运产生共鸣。